不少老师反映,在历史课上经常有学生发出这样的感慨和困惑:“老师,这个条约内容我已经认真地念了两遍了怎么还是记不住?”“前天我还记得很清晰,今天怎么又忘得一干二净了?”这实际上反映了大部分学生对最基本的人脑记忆的科学规律不甚了了。很显然,教师只有在平素教学中有机地向学生渗透相关知识,让学生养成循着记忆科学规律去掌握历史知识的意识,历史记忆才不会成为学生学习历史的沉疴。
众所周知,理解记忆因是建立在对识记材料的内在联系和外在背景有比较透彻的认识和体验的前提下,因而比简单刻板的机械记忆更精确、更牢固。所以,理解记忆应该在记忆方式中占有相当大的权重。但是,实际情况是学生运用机械记忆的比例高达45℅左右,而理解记忆比例仅占25℅左右。所以,这就提醒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仅仅陶醉于当一位历史知识传授者,而要有意地引导学生结合典型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去感知、理解特定的历史知识及其内在的必然联系。
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及难度的加大,及时整理与复习是必不可少。力求做到:①联想回忆与阅读理解相结合。②读读、做做、对对、问问,读读书,做做题,问问老师与同学及问问自己。
利用可见休息时间,在心中快速把课上刚讲过的一些关键的思路理一遍。而通过静思从题意的解答整个过程详细审视一遍,可以轻而易举地划分提醒,并记忆一些关键的解题技巧,这样可以保证思维的连贯性,所以5分钟的课后静思等效于同一学科知识课后复习50分钟。
因此,自学能力的强弱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明显增强,学习依赖性强的学生成绩往往每况愈下。家长应该及时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小学阶段已经形成的良习惯,使他尽快适应初中学习的要求,并帮助其形成初中阶段相对独立的学习能力。对学生的指导更多的应侧重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意志品质的培养。
逐项选择,答易留难。在掌握了文章大意后,可以带着问题细读。注意文章的整体性、逻辑性,要瞻前顾后,不得将句子拿出来单独考虑。可以通过找关键词、近义词等方法锁定信息,理解作答。